发布日期:2022.05.26

时间历史
安纳托利亚的沧桑+ 查看更多
安纳托利亚的沧桑
+ 查看更多
突厥人到达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其实只是很年轻的一群外来者,而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其实已经经历了数万年文明的沧桑,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片古老大地的悠久文明历史。从安纳托利亚到伊朗高原,这是一片延绵的高地和山区,是孕育人类最早文明的最重要的生命祖源地之一,与其南侧紧邻的新月沃地平原息息相关。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要生活在山区呢?因为在还没有开始农业的时代,山区是提供丰盛食物来源的狩猎宝地,而平原则没有足够的食物,并且无法防御威胁,还会受到洪水等灾害的袭击,所以山区有独特的优势。安纳托利亚的东部,是当地的一座冰雪覆盖的死火山—被尊为圣地的亚拉腊山,《创世纪》中说“诺亚方舟”停留在了亚拉腊山的山顶,这个无法考证,而且对于方舟的理解也会因着岁月蹉跎而产生歧义的误解。然而,有一点在考古学和分子人类学上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亚拉腊山地四周,有着非常古老的人类文明足迹。亚美尼亚人自称自己是大洪水后的第一批人,从基因来看,非常古老的R基因分支确实留存在安纳托利亚,甚至可以追溯到大洪水的年代,是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考古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建筑、最早的农业、最早的驯养猪牛羊、最早的铜,都出现在安纳托利亚。安纳托利亚东部乌尔法市发现的哥贝克力(Gobekli)遗址,为12000年前的建筑遗址,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人类文明建筑,石头刻有精致的图案纹饰,而很多巨石排列成巨石阵,显然是为了祭司而建的神庙。这种精致的巨石建筑中每根T型石柱重达六十吨,需要建造者有完善发达的文明体系,但哥贝克力遗址比西欧的巨石阵早了七千多年!再往安纳托利亚中部走,远离亚拉腊山的方向,在科尼亚市则发现了加泰土丘(Catahoyuk),这是一座9500年前开始,并延续了两千年的城镇,是人类最早的定居点之一,并且规模不小,可容纳万人,规模不小,比别的古文明都要早几千年,并且这个聚居点延续了两千年。这是人类文明一支从亚拉腊山区逐步扩散的过程,甚至西欧6000年前到4000年前出现的巨石文化,也是这种文明扩散的结果,它最早出现的源头就在安纳托利亚。巨石文化不仅在西欧集中出现,还一直扩散到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各个大陆。这个文明的产生和扩散,应该归功于亚拉腊山区一带起源的R人群,也就是亚美尼亚人的祖先,那自称是大洪水后第一代的居民。R所到的地方都出现了巨石文化,R多的地方巨石文化就集中;R所到之处,与当地土著智人融合,教化他们,并形成巨石文化的文明跃进。

图7.8 基因R的古老起源地理分布
根据父系基因R基因的演化分析,R1b的源头M343分支今天分布在亚拉腊山的周边,如图7.8左图所示,清晰地表明了亚拉腊山是R1b的起源地。而另一支R1a的古老源头M420分支如右图所示,起源于亚拉腊上的东边,分布图显示出它的中心位于伊朗东北边缘的科佩特山脉。古老R1a的扩散范围还更广一些,占据整个伊朗高原,从伊朗高原西侧的扎格罗斯山脉,到北侧的里海东部平原,是R1a的起源核心区域。非常有意思的是,R1b和R1a的分布是刚好相互错开,虽然他们紧挨着;这说明从起源的时候这两支族群就是有明显的派系分别,虽然有同宗的关联,但彼此是有明显界限,包括了血统、信仰、文化和政治上的分道扬镳。他们之间的同宗关系和相似性又必然会让一部份人融合。比如伊朗西北的山区,正是这两个派系重叠的地方,因此在漫长的时间历史形成的后裔中,伊朗人和库尔德人就是这个重叠的结果。R1b在西,R1a在东的地理格局,从源头开始,一直到今天,都保持了这个集中格局,但两大集团之间必然是有彼此融入的。比如西欧绝对是R1b的大本营,但仔细分析西欧人的基因血统,就会发现不同时代都有少量的R1a分支融入西欧的发展史,成为西欧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中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紧邻着亚拉腊的R1b分布区的西侧,在安纳托利亚也有一个古老R1a单独的分布圈,而这个分步圈的圆中心,正是哥贝克力神庙,这难道只是巧合吗?这似乎告诉我们哥贝克力神庙是这些古老R1a居民的敬拜中心,而且R1a分布在图7.8中明显的显示了向地中海西行迁徙的足迹,经过马耳他和意大利南部,继而到了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这条路线与马耳他的吉甘提亚神殿到西欧巨石文化的传播路线是一致的。这个分布图暗示我们,这一小簇R1a比R1b可能更早来到的西班牙,而R1b的后裔大部队是更晚的时候才大规模迁入欧洲的。马耳他岛上的吉甘提亚神殿在6600年前建造,说明当时甚至更早的地中海人已经高度的掌握航海技术和建造大型复杂神庙的先进文明,沿海路迁徙传播根本不是问题。
安纳托利亚的人类史远不止于大洪水后开始。R基因人群是相对比较年轻的基因,虽然他们对文明的起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他们之前的安纳托利亚,乃至世界各地,都已经有现代智人数十万年的历史,只不过土著智人还处于很原始的狩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在高加索集中的土著智人,是基因G的欧罗巴基因,这种基因很好的保留在高加索的奥赛梯人身上;在相邻的伊朗高原,集中有基因J的欧罗巴基因;在欧洲大陆,集中有基因I的欧罗巴基因。这三支欧罗巴基因是同属性近亲,J先出现,然后是I,再后是G;在漫长的数万年间分化与迁徙到这些地方定居,他们是欧罗巴特征的根底,具有蓝绿色的眼睛。当红头发的R1b雅利安种基因或者金发的R1a雅利安种基因与蓝眼睛的欧罗巴基因结合的时候,混血形成了新的种族。与先进文明的雅利安种人的通婚是欧罗巴土著的荣耀,只有最优秀的土著才能娶到R基因的姑娘,或者嫁给R基因的帅哥,这形成了择优发展的自然选择,欧洲成了吸纳雅利安种的最多的大洲。
但除了欧罗巴种的土著之外,安纳托利亚还有更古老的数十万年历史的土著,他们是爱斯基摩种的祖先,像亚洲人但不尽然是黄种人,他们的肤色淡黄偏白,外貌更像亚洲人,与欧罗巴种有明显的区别。在智人基因分化中,分化出来的K基因,便是这种古老的亚洲人形态,K基因进而分化出L基因,这是在南亚印度河大量存在南亚人的一种。 K和L在亚洲历史很古老,分布很广。L进一步演化,就出现了Q,Q大量存在于世界各地,分支多样,比如中国的白狄、黄帝部落、周王朝,又比如西亚和东欧的辛梅里安人,以及在欧亚草原上也大量存在,比如鞑靼人中也有Q的分支。这些K/L/Q的亚洲面孔的土著在安纳托利长期存在,他们最早转为安纳托利亚的农民,而欧罗巴的部落更喜欢呆在山区采集狩猎。
“诺亚”洪水的时代是地球上地质大变动的时代,发生在2.5万年前左右,那个时代是地球气候的在最后一次冰川期里的一段极寒冷的时期,被称为盛冰期的寒冷低点。那是一个大动荡、大洗牌、大重组的转折点,地质与气候发生剧烈变动,而人类的基因也从那时候起出现大重组和演化。我们至今知道最早的R基因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的“马耳他”男孩的遗骸中,距今2.4万年。当图4.1中所示亚洲的黄种NO基因在东亚蓬勃发展演化,R基因在西北亚也蓬勃发展演化。当时的R基因部落生活在从亚拉腊山区到东西伯利亚的辽阔地带,这么大片的领地都是《创世纪》中雅弗分得的疆域,跟当代苏维埃的国土一样大。在长达万年的时间跨度里,地区气候变暖,这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如今只能从考古遗迹和基因分析才能推测;但雅弗、闪和含的三大分区的称谓,则在不同文明中的各种古经和文献中被流传使用,可见这段历史是真实而通用的,并且时间跨度很大,一言概括万年。对中东的各族古老种群来说,亚拉腊山是人心中的圣山,是大洪水后的文明发源地;生活在那山周边的亚美尼亚人就成了大洪水后最早的一批居民的后裔。
大洪水后的人类过了万余年潇洒的日子,他们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随着气温转暖,非洲和亚洲都是非常丰盛的肉仓,那时的西伯利亚生活着成群的猛犸象和各种大型动物,给狩猎为生的人类提供了生存的食物。但是,美好的日子在新仙女木的小冰期忽然降临的时候结束了,地球快速大幅度降温,西伯利亚成为冰原,猛犸象大批死去直到最后灭绝。人类不得不开始南迁和西迁,并开始寻找新的生计。于是人类开始了驯养动物,开始了畜牧业,继而培养农作物,开始了农业。这一切新的生活方式,都是从1.2万年前的全新世开始的。在全新的时代开始的时候,安纳托利亚和伊朗高原再一次成为新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如下图所示。

图7.9 安纳托利亚-亚拉腊的起源与地缘
亚拉腊山对人类文明起源是非常的重要,在附近安纳托利亚的山区里,R1b人种最早驯养了牛,成为最古老的牛仔;金牛山脉就有最早驯化牛的古遗迹之一。当今人类身上的乳糖耐受基因与R1b人群有直接关系,它决定了某些人是否适应喝牛奶的生活。养牛的古老R1b人群在安纳托利亚和黎凡特分化为三大支系: 中支古老的R1b-M335至今留在安纳托利亚;南支的R1b-V88则从黎凡特迁徙到了北非,成为北非的牛仔;北支P297跨过高加索,进入东欧大草原,发展分化成为了欧洲和亚洲的牛仔。
亚拉腊山区有一位兄弟和邻居,那就是伊朗高原东北侧的科佩特山脉,如图7.9所示,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地,这条山脉西邻帕提亚、东临阿富汗、南邻波斯、北邻图兰平原、东南通往巴基斯坦之印度河流域,是多个重要种群、民族和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是R1a的集中地,与西边的R1b互为兄弟,交错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两支同源又平行的主力。R1b深刻的影响了欧洲,而R1a深刻的影响了亚洲,彼此之间又盘根错节相互影响交融发展。在伊朗高原上,人类驯养了羊,出现了牧羊人,这形成了人类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草原文化的食支柱性食物来源。这种影响力顺着科佩特山脉北部的平原进入广阔的欧亚大草原,驰骋万里,缔造了多样的草原文化,其中就有后来突厥文化的形成,整整影响了半个亚洲和最新一个完整时间周期。
亚拉腊和科佩特代表了两种影响力的中心,对照图5.3的创世纪分家史,亚拉腊山是玛代族群的发源中心,而科佩特山脉是土巴族群的发源中心。这两个中心对安纳托利亚-伊朗高原山区带,及新月沃地平原带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深刻地影响了各个土著部落地生活方式。从山区到平原,这一带的居民在12000年后,也就是奥西里斯时代也开始了农业的生活方式。农业最早出现是在安纳托利亚紧邻的黎凡特平原上,农业并非某个部落的专属,而是各个部族都有经营农业,并且他们彼此之间还有贸易交换。但考古和基因发现这些邻近的种族和文化保持了独立性和差异性,让科学家们相当差异。东边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的为闪族土著J基因的集中区,他们的农业文化向东南传播,一直到印度;西边的黎凡特地区是种族多元化的地区,他们的农业向非洲传播,那里是含族土著E基因的地盘。两个方向上的农业文明是比较独立的传播发展体系。
亚拉腊山区和伊朗山区受R1b和R1a的混合影响,形成了多个雅利安种部落,进而也形成了印欧语系,并且促进了山地土著的进一步分化演变。伊朗高原的J基因于一万余年前分化为J1和J2,前者成为阿拉伯旷野的牧羊人,后者则大量分布于伊朗高原到安纳托利亚的高原山地,以至于J2成为今天土耳其含量最高的基因(参考图7.4)。高加索G基因深受亚美尼亚的R基因的影响而演化,跟随着R基因一起扩散到了亚非欧各地,特别是地中海周边。R带着G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迁徙路线,那就是西行经过安纳托利亚,到希腊,再到地中海沿岸各地。这条海洋发展陆续对上古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并衍生出南欧发展历史中关键的海洋文化,包括了希腊、罗马和西班牙。这一支海洋文化路线的参与者在《创世纪》中先有提拉族群,后有雅完族群(参考图5.3)及其多个后裔部落所代表的大规模扩张。
地中海海洋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希腊的克里特从9000年前开始就有人定居了。在马耳他岛上的吉甘提亚神殿,其历史可追溯到6600年至6200年前之间,是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的建筑。吉甘提亚神殿建筑精美,由于修筑神殿所用石料的巨大,当地人曾坚信神殿是巨人所建,“吉甘提亚”(Ggantija)在马耳他语中就是巨人的意思。这些海洋文化的源头都来自于安纳托利亚和伊朗高原。从亚拉腊山西行,到哥贝克力,到加泰土丘,到克里特,再到马耳他,全新世的人类文明西行传播发展,距离越远,时间越来越晚,文明发展程度也越深,最后到达西欧沿海的巨石文化群。这开始于奥西里斯时代,经过弗拉格帕提时代,到达斯芬达•阿蜜时代。我们知道每个天运大周期更替都有黑暗的毁灭时期,在弗拉格帕提时代的最后两百年,古老的吉甘提亚神殿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时间正式6200年前。
6000年前,斯芬达•阿蜜时代开始,全球气温继续升高到一个比现在全球变暖还更暖和的时代,人类文明再次大兴起,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文明纷纷涌现,人类人口基数大增,文化交流和迁徙通婚使基因群大爆发和大更替,不管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了我们现代人类的超级祖父的主流基因群。安纳托利亚也不例外,克里特的米诺斯、希腊的迈锡尼和安纳托利亚的特洛伊等文明再次兴起。 在安纳托利亚,亚拉腊的影响力一直存在,其中就有与赫梯并立的印欧语系的米坦尼王国,一直到今天的库尔德人。西伊朗扎格罗斯山区的R基因印欧语系的野蛮民族也没有消停过,包括了4000余年前灭亡阿卡德王国的库提人,到3600来年前灭亡了古巴比伦的的加喜特人,和2600来年前参与灭亡了亚速的斯基泰人和米底人。这些都是亚拉腊山区和伊朗山区的R1b和R1a族群对这些周边地区的持续影响。
有一个例外是安纳托利亚的赫梯人,他们不是安纳托利亚的本地人,而是外来者融合形成的民族。赫梯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可见本地R人群文化的影响力很深,让赫梯人的官方语言也成为印欧语系;但赫梯语是非常古老的印欧语系分支,比西欧别的印欧语族都要古老,这是因为亚拉腊山区是印欧语的发源地,赫梯人统治者这个印欧语系发源地附近区域,自然吸收了最古老的印欧语系元素,所以赫梯语很古老。但赫梯人的基因却是大混杂的,安纳托利亚能找到的各种基因都成了赫梯帝国的一部分。《创世纪》中提到赫梯是迦南人的后裔,所以是带有非洲含族的血统的。当今安纳托利亚的非洲E基因占比高达10%,这个非洲血统估计迦南人是作了贡献的。同时,安纳托利的土著Q、G、J基因自然是少不了的,以及亚拉腊的R基因,这些部落被赫梯帝国统一成了一个国家。
3200年前的周期结尾转折期带来的黑暗时期,是全世界性的大变动期,因为气候转寒冷,各地的北方人口都会向南侵略。在欧洲,这表现为“海民”的涌现,几乎摧毁了欧洲所有的文明,从希腊到赫梯,全部被海上民族灭亡。这些海民的核心是R1b基因,是亚拉腊往欧亚发展出去的北支的后裔,他们杀回了祖地,把亚非欧基因大混合的赫梯帝国消灭的一干二净,并且又开始了R基因统治安纳托利亚的时期,只是此时的R基因是从东欧而来的新的R基因下游分支。海民的来源最大可能是来源于黑海,他们是环黑海的雅利安种文明发展留存的后裔,在这个黑暗时期作为一匹黑马杀往南方。在这个黑暗时期之后安纳托利亚形成多个雅利安种王国分治的时代(参考图6.1亚速帝国时的安纳托利亚);斯基泰人和辛梅里安人同样也南迁到了安纳托利亚。
3000年前开始的新周期里,中东开始第一会第二期的五大古帝国时代,各个帝国在两河流域杀伐,不时也杀到安纳托利亚。最后深刻改变安纳托利亚的是波斯和希腊人,两个强大势力在安纳托利亚长期争夺,先是波斯人统治了安纳托利亚,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席卷,进入希腊化的统治。最终希腊被攻克,罗马人的时代到来,而罗马人的时代则是经久漫长的,从罗马帝国,再到东罗马帝国,罗马占据安纳托利亚超过千年!罗马人深深的改变了安纳托利亚的种族融合、政治和文化。
罗马人对安纳托利亚的牢固统治,直到阿拉伯人兴起的伊斯兰教才开始逐渐受到挑战。安纳托利亚再次成为东西文化交锋的战场。强大阿拉伯帝国攻占了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分,而后来入主的突厥人继续着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扩张使命,与拜占庭对峙;塞尔柱突厥人终于从东罗马帝国人手里抢到了大部分的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人是最后完成突厥人的丰功伟绩的民族,他们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全部的安纳托利亚,并且与1453年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在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上插上了伊斯兰的旗帜,还继续成功地入侵到巴尔干,把伊斯兰战火的威胁一次次地烧到维也纳的跟前。
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安纳托利亚约六百余年,与中国的明清时代并列,在统治期间内彻底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了安纳托利亚,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突厥人从中亚带给了土耳其一些N和R1a的基因,成为土耳其人基因库的一小部分。突厥的语言文化深深地植入了安纳托利亚,但突厥基因在安纳托利亚的占比事实上是很少的。近东与中东的领域都被突厥化了,包括阿拉伯帝国晚期被突厥化,拜占庭帝国被攻克后也突厥化,但突厥人自己则被伊斯兰化了。突厥化语言,伊斯兰化宗教,和多元化基因加在一起才构成了所谓的突厥主义,其中语言是最突厥化的因素,而基因是最不突厥化的因素。回顾安纳托利亚的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突厥人在安纳托利亚充其量只是很年轻的外来者历史,对今天的土耳其人来说,是厚厚的历史,但薄薄的现实。
摘自《时间螺旋》下
2020-04-30 12:14
相关热门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