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5.26

时间历史
六千年中国史的周期循环+ 查看更多
六千年中国史的周期循环
+ 查看更多
历史的周期到底是多少呢?观察中国的历史发现,朝代兴替以一千六百二十年为周期大起大落,形成重复的波动规律。两个一千六百余年的周期叠加,就是一个更完整的一个周期单元三千三百年。三千三百年和它年的一半,一千六百多年都是一个周期,正如中国的太极之理,一个大圆分成两个小圆。这两个周期都是比较完整且重复特性相当强的。我在历史中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千六百余年的周期,从历史兴替数据来看,这个周期相对准确而有规律,后来博览群书发现两个一千六百年周期构成的三千年周期,在很多记载里都可以被印证到。
一千六百年历史周期律我是首先在研读《推背图》时注意到的。《推背图》是一个完整周期,是用中国的甲子计数法排列的,一共六十象;同时,每一象它都配了一个卦象,把八八六十四卦也基本穷尽了一遍,可见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这个周期记述的是从唐朝(公元618年)开始到未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总共一千六百余年。因为甲子和八卦都是循环的,想到这个特性时灵光一闪,我把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揪出来按这个周期律来排比看看,结果发现周期共性确实很强,非常完美地描述了中国历史的轮回重复。
读者可能会问,《推背图》是什么?或者这种书值得看吗?我本人是从严谨得理工科大学毕业得,自然也会问先问这个问题。理工科的习惯,这种问题也还是得从数据分析来给一个概率区间结论,因为除了造物主,没有任何人能作百分百的准确判断。先说一下《推背图》是什么,它是一本预言历史的书,由盛世唐朝的开国时的国师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分别推演,放在一起不谋而合写成的书,它对中国历代历史有长期的预言描述,所以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奇书。
我们看事物需要数据,并且是可验证的有效数据来作为判断依据。《推背图》一共六十象,讲述中国历史的大事,其中有四十四象是已经发生了的。 然而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确定是事发前说的真预言,还是事发后杜撰的假预言呢?我们如何确定数据的有效性?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写作时间发生于历史事件之前的科学证据。答案是,我们没法验证早期的数据,因为我们没有考古证据证明《推背图》在唐朝的考古遗迹种就存在。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有《推背图》在清朝就存在的证据,因为清朝紫禁城的皇家藏书里有一本推背图,而这本推背图抄本随着故宫的众多珍宝被带到了台湾,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所以清朝的抄本的历史真实性是真实可考的。可以说,清朝之后历史数据都是克验真的数据点。
我们用严谨保守的态度,把不可验证的数据统统判为无效;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推背图》前面的三十六个历史事件是否真实,哪怕清朝末期的预言都统统忽略掉。那么剩下的,我们还有八个有效数据点,也就是清朝之后到今天的数据是有效的,即从辛亥革命开始的八件历史事件是可验证的。 这八个数据,证明《推背图》是很有预见性和准确性的。 从统计学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少的数据可信度了。 假想我们抛一个硬币,真假的概率各位一半的话,如果连续抛八次都是真的话,这个事情的真实可信度从统计学来看有多少呢?大约是95%的可信度。
现在我们先不详细讨论《推背图》了,到本书第五篇时会详细讲到。我们先关注历史,已经发生的历史的周期律。得到一个新的启发,历史是以一千六百年为周期的。我们回顾历史的话,发现包含今天的一千六百年与之前一个的一千六百年的兴衰,惊人的相似。再往前,还有两个一千六百年,也是相似的,虽然那段历史已经比较久远没有那么详细记载。这就把中国的历史六千年给概括了,形成四次一千六百年的周期循环,也就是两个三千年的大循环。

图1.1 中国六千年历史四次循环图
图1.1把中国历史的四个周期,以圆周循环对比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了周期之间的共性重复关系。最近三个周期都是以西北角度的太平盛世开始,分别是唐朝,西周和黄帝,各引领周期一千六百余年。再早的一个周期只见于考古遗迹,已无文字记载,当时华夏还没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文化;但是当时大汶口文化兴起时同样是一个盛世,从各地考古遗迹的兴衰现象也符合周期更替规律。更早的历史则需留予本书下一篇作更大跨度的历史周期讨论。现在我们先研究包含今天的四个周期,开始往回数计算六千年多年:
第一期,起始于唐朝(公元618年),也就是包含今天的周期,到未来两百年(公元2224年),共一千六百零六年;当然如果要计算本周期发展的最低谷算为转折点,减去一甲子的2164年是大灾难的缓和与新生之时。
第二期,起始于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隋朝结束,共一千六百六十三年;
第三期,起始于黄帝(公元前2697年)至商朝结束,共一千六百五十一年。在传说及文字记载中,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了蚩尤,形成了华夏族,是华夏统一文明的开始。在考古发现中,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文化;龙山文化最独特的特点,就是文化区域的扩大蔓延,这与黄帝统一华夏民族的传说记载是相符的。在黄帝之前,中国大地上的文化还是分区独立发展,而华夏文化的统一联合开始于黄帝开创的第三个历史周期。有学者也指出龙山文化是夏商文化的前奏;从龙山文化开始到商文化结束,正好构成了一千六百年的第三个完整历史周期,华夏文明在这个周期里形成并成长。
第四期, 按周期规律倒推则应该起始于约公元前4380年,共计约一千六百八十年年,那年是黄道金牛座时代的开始。因为这一期临近千年交叉点,是连续四个周期中的闰周期,可以化整为零的话约为六千年前。这是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的兴起到衰亡的时间。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是龙山文化的起源;同一时期在黄河中游则有仰韶文化,它后来被龙山文化替代了。在这个周期里,不同的文化于不同的地域是分立发展的,中国还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及文明。从这个周期开始数据相对太少,我们先简单略过,等到本书第三篇的再作在更大周期尺度上的讨论。
我们对一千六百年和三千年周期的描述,都是为了描述简单而取整叙事的,比如第二第三周期都是一千六百余年。三千年的周期自然也是会有零头,两个周期简单相加的大周期就是三千三百年;但经过许多个周期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个略少于三千年的周期。就像日历中有闰月一样,在周期中也会有零整的差异,因为在周期之间天上主神会轮值更替,换班之间有多方因素影响所以不能死板的一刀切。从数学的角度来讲,精确的周期循环长度是一会平均等于3240年一个循环。
每个周期差不到都经历类似的一个生长繁盛波动衰亡的过程,这是任何事物的周期规律。只要是存在于时间维度中的人事物,就脱离不了周期规律。不管是人生,产品,科技,行业,经济,国运,都遵循周期规律,所以在管理学中,就有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万事万物,都经历出生、成长、繁荣、衰减,消亡的过程;在生命周期中,又有多种更小周期的循环规律造成生命周期的波动式发展。对于历史周期的一千六百年尺度周期,同样蕴含类似的周期发展规律,以下给予简单的类比概括。
- 开始期(Ⅰ时段):和平盛世的诞生,如同新生到少年时候,孩童无忧生长迅速,太平如意,社会安定发展。Ⅰ时段五行属金,结束于水,可以称为金水时段,为时长三百年的朝代,之后有一个五十年的过渡期。唐朝、西周、黄帝都是代表了这样的新开始,并带入三百年大体太平繁荣的朝代。在图1.1周期图中,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开始于西北,时钟十点到十一点的方向,在八卦中属于乾卦,即天之始;乾为吉卦,这自然就反应到这个时段的朝代特性当中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乾卦宫一变成为天风姤卦,姤卦表明女性地位很高,这在唐朝、周朝、黄帝时期都是这样的共性;所以正是这个时代特征让唐朝可以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 青年期(Ⅱ时段):东北一点钟的方向,生长如青春期的时段;在八卦中东北艮卦代表山,艮为少男,有生气,这时期社会蓬勃发展,但也多变动叛逆。Ⅱ时段方向五行开始于水,结束于土,可以称为水土时段,为一个时长三百年的朝代转入一个一百年的强权。艮山属土,崇尚黄色,所以这段时期社会为外柔内刚,文化兴盛,军事争端也很多。因此,宋朝儒家理学盛行,文化发展,温和简朴 ,对外却也软弱乏力,主弱客强的时代特征,最终结束于外来强权时期。宋朝和东周都符合这个特性,中央政权的军事外交都很懦弱。
- 壮年期(Ⅲ时段):从东方三点方向到东南四点多的方向,这是一个周期中最好的时段,时期跨度很长,凶吉为上上到中上,木火通明。Ⅲ时段方向五行属木,繁华茂盛,可以称为木华时段。这个时段分为前后两截,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所以是历史上最长的连续时期,西汉-东汉和明-清两段时期,都是这样国力繁盛且长久,时间长达约五百年来年。
- 成熟期(Ⅳ时段):南方六七点的方向,Ⅳ时段五行属火,中午烈日当头,能量最高点,崇尚红色。我们当前正是处于这个时期;这个时期与上一周期的魏晋时期类似,并逐步过渡到东晋。魏晋的文化兴起,社会喜欢高颜值,女性追求思想解放。我们现在处在的时刻不也正是符合同样的周期特性吗?包含小过渡期总共时间长度约两百年。
- 衰亡期(Ⅴ时段):西南八点钟,Ⅴ时段五行属黑土,社会混乱;到了西方九点方向,五行属金,萧杀气浓。这是一个跨度最长的混乱期,是整个周期里最糟糕的时段。上一个周期时,是南北朝时代,社会动荡变化长达两百余年,民不聊生,是衰亡期。我们未来不可避免也要再次进入这个时期,所以要有心理准备和规划。
- 过渡期:过渡期一共有三个,一中二短,衔接大的朝代间的短期过渡。
(i)东北两点钟方向是一个中等的过渡期,是由土向木的过渡,木克土,所以有剧烈的冲突。元朝和战国-秦这两个时期都符合这个特征,都由剧烈的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统一的时间持续不长。秦和元的统治都非常残酷铁血,所以时间不会很长,是一个过渡强权朝代,为期约一百年。
(ii)正北十二点方向属水,代表易变动不稳定的过渡期,为期约五十年。五代就是这样快速的变更皇帝,五十年就换了五个朝代;从西周到东周的过渡同样遇到了暴动和外族入侵的不稳定,直到迁都开始新朝代。
(iii)东南五点钟方向,属于木到火的过渡,有纷争但能制衡。三国与民国都是属于这样的过渡政权,性质非常相似。时间不长,为期约五十年。
圆周循环规律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不管是物质、空间还是时间,都是按照圆周规律波动循环。我们对空间的研究是比较清楚的,因为人类可以用眼睛观察整个空间,所以可以显而易见看见圆周规律;我们容易被时间蒙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深刻本质上时间的形状规律跟空间规律是有共性的。在圆周循环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就会有低能态、加速态、高能态、减速态之间的势与运的相互转化和变更,中国古人归纳为太极阴阳相生相克。因为这些变化规律,圆周弧就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样如图1.1中的时间循环,历史也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持续和完整的,根据历史我们自然知道每两三百年就会不可避免地有朝代的更迭,这正是时间周期演化的阶段间的能量及状态运势变化导致的必然变化。
我们如果按照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规律来划分图1.1的周期阶段的话,从西北角十点钟方向为周期起点开始,一个周期依次可被划分300年、300年、600年、420年四个阶段,代表了圆周的四个方向。用Ⅰ、Ⅱ、Ⅲ、Ⅳ分别标注这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全周期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和东南角、西南角(从南到西);它们的五行的主要特征分别为金、水、木、火土。木段(Ⅲ)是最长的阶段,它由阳木和阴木两段合成,比如明清时段,虽然分为两截、但两者文化相似相承,所以两个朝代加起来就成为最长的木华时段。火段(Ⅳ)细分的话也内分为前后两截,乃是火生土的过程,Ⅳ内生Ⅴ,但我们把两者合为一大段。
另外还有一种对阶段划分法的的微调。因为西北向的金段,比如唐朝的晚期(安史之乱之后)其实已经不算盛世了,所以可以把晚唐的100年与五代十国到宋朝合并在一起,那么一个完整周期就可以稍作调整依次划分为200年、400年、600年和500年(大约取整),这个划分方法,就与西方《奥斯谱》里提到的神秘的预言规律是一致的。《奥斯谱》里说这个规律是很重要、但也是很难的奥秘,然后就没有解释其所以然了。不过,通过分析真实历史的周期重复性,这个规律通过东方的阴阳五行特征,可以有理有据地分析出来。时间的规律不可以机械方式划分,就如同每片树叶、每个人长的都相似,但彼此都有差别。在时间日历上,也会有闰月来调整周期间零整的差异。时间与自然界的星系和生物一样,都属于一种脉络系统,他们通过一种神奇的、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的数字规律的体现出来。
圆周规律的阶段划分,最自然的就是可以划为正四角和斜四角,分别是一个“十”字和“X”字切割,这两个字符在东西方古文明中都非常重要。这两个符号,分别代表了数学中的加法运算符和乘法运算符,构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的内在数字运算。在很多宗教和人文意义上,代表神圣和正义,代表邪恶和毁灭,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它们是数字圆周规律更替节点的一种体现。和合成一起就是一个“米”字,如同英国的国旗。米字包含了八个方向,代表八卦,也如同计算机中二进制构成的一个字节, 并且也代表了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八门就蕴含了各个角度和时段的吉凶与特征。吉祥的时段有西北的开门、东北的生门、南方的景门和东南的杜门;变动的时段有东方的伤门和北方的休门;凶险的时段有西方的惊门和西南的死门。这些特征都反映在真实的时间历史之中,所以最好的盛世朝代在1.1图中西北角(唐、西周、黄帝)、东南角(明清和两汉)、正南方向(魏晋和共和国)。
在洛书的九数中,二五八属土,构成了从西南角到东北角的土线,其中二为西南黑土代表死、五为中央黄土、八为东北山土蕴含生。在图1.1的时间规律中,二五八土斜线扫过的角度,是时间中战争最多的年代。在东北45度角过渡之时,有战国时期与金亡北宋时的杀戮,乃是战意正浓的时期。不过这时期的战争虽然惨烈,但战中有生,会建立统一强大的尚武政权。然而,西南角度的战争则是更持续、混乱和黑暗的,因为西南方向为黑土、死门,带给人类漫长的黑暗。因为西南的死门被西方的惊门紧随,所以加起来就构成了人类历史黑暗与战乱的漫长动荡时期,惨不忍睹。历史上这个时段,有南北朝时期的黑暗,或者是更早的晚商的黑暗,都是世界性的侵略、灾荒和动乱的悲惨年代,那时候西方的很多古文明也都覆灭。西南到西的方向之所以这么黑暗与漫长,也与周期的更替是相关的。每到这个时候,人类社会总是大破大立,重新开始,导致很多文明覆灭、推倒重来。这个时期的黑暗,长达约两百年,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总在这个黑暗期更替,全世界都是如此,惊人的一致。
斜角的方向是代表变动与灾难的,这种含义从人类的象形图文时代就知道了这个规律,所以这种深层含义在东西方各种古文化中是通用的。西方文字的X字母代表未知和不确定的动荡,包括骷髅会、毒药等标志都采用斜角来表达,也反映在中文的“杀”、“煞”的象形造字内在含义之中。从图1.1的历史循环图中,清晰可见每到四斜角的方向,历史就会出现大动荡,是四煞规律的体现。历史往往都是在这些动乱中被定义的。比八个方向的八卦、八门的规律更细致的划分,可以把圆周划分为十二段,也就是钟表的十二个刻度,它们为八卦叠加了更详细的信息规律。我们不妨逐个看一下中国历史中四斜角中四煞的规律的必然性和重复性。
从西北角开始,每个周期都是以强大繁荣的盛世开始,开始于一个十点钟方向的一个动荡征伐,在两个周期中分别为唐代隋,以及周伐商。但是西北角这个盛世走过一半时(十一点方向)都会有一个重大的内部叛乱,打断盛世。唐朝的周期中,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根基;西周的盛世中,国人暴动打乱了周期的气数;黄帝的周期中,共工之乱搅乱了黄帝统一的天下。西北斜角的这一煞的共性都是盛世中的内乱,突然间打乱了盛世王朝的,从此由强转弱,不过王朝并未灭亡。到了东北角,此时的朝代虽然是较长时间延续的、但外乱不断,不过到了两点钟方向的时候,王朝被外部崛起的霸权灭亡。东北方向到了两点钟的这一煞是霸权崛起,在三个周期中分别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秦人统一战国、以及夏启夺权,夏启结束了禅让制度,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专制的世袭家天下的王朝。瘟疫往往伴随着战乱同时出现,在蒙古人的铁蹄践踏四方的时候,1347年欧洲黑死病爆发,杀死了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约两千五百万人,其死亡人数甚至超越了战争。
到了东南角的煞气,即有Ⅲ时段的中场换人(四点钟方向),也有Ⅲ时段结束时(五点钟方向)的阶段过渡。四点钟的中场换人,分别是西汉向东汉的过渡,以及明朝向清朝的过渡。从西汉到东汉中场更替的时候,气候波动和瘟疫起了重要作用,王莽在深得官僚拥立的情况下改制,无奈连年灾荒以及瘟疫的爆发,引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从而东汉继立。明末之时,崇祯即位后勤劳工作,试图力挽狂澜,同样无奈于连年灾荒和鼠疫,京城的死亡率高达十之四五,所以被李自成攻破,但李自成也不得不逃出京城躲避鼠疫。在鼠疫的传播中,老鼠身上的跳蚤讨厌马的气味,所以骑兵得到幸免,清兵捡了一个便宜。可见气候灾荒和瘟疫对朝代更替的影响力几乎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在东南角五点钟方向,是从Ⅲ木华时段到Ⅳ火红时段的过渡更替,气候灾荒、瘟疫和战争再现。东汉末年,伤寒流行,加上灾荒和战争,中原人口大幅减少。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给东吴,最大的原因是缘于曹操军队中发生疫情。到了三国末期,中原的人口仅剩汉时的十分之一。一个周期后的民国时期,灾难煞气再次重复,中国东北出现鼠疫,同时世界卷入各种战争。那时候在西方,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又杀死了两千五百万以上的人口,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
在西南斜角的煞气,又有其自己的特性,表现为持续的混乱。七点钟方向,会出现多王乱象、争夺控制权的局面。上一周期的西晋末尾出现了八王之乱,司马家的各个王族亲戚为争夺皇位而展开了长久且混乱的争夺,打开了混乱的潘多拉魔盒。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更早的周期中,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各个王族亲戚争夺商朝的皇位展开了一个混乱的继承权争夺赛,与晋朝的八王之乱如出一辙。这样的历史,没到这个时间循环节点都会重复,经过帝位的惨烈争夺后,王朝会继续,但是却已经元气大伤。到了西南45度角,黑暗开始,东晋的五胡乱华到南北朝时候的黑暗,以及晚商的饥荒、战争和恐怖,都说明了周期结尾时两百余年黑暗过渡的可怕。
从西南45度角、八点钟方向,到西方白虎、九点钟方向,一共整整两百年,都属于持续的黑暗时期,非常的漫长可怕。在死门到惊门的持续影响下,这个可怕的黑暗期是由每个周期结尾时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动、地震、太空尘土、小冰期、瘟疫和战争的综合作用形成的,严重持久的破坏可以让部分文明灭亡。第二周期的末了,中国的五胡乱华与南北朝时期,造成东晋灭亡,那是东方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与此同时,西方的罗马帝国遭遇野蛮人的攻击,造成西罗马帝国陨落。
同样,第三周期末了的黑暗时期,世界很多古文明灭亡。在西方,3200年前,希腊的迈锡尼文明开始衰落,到了3000年前时,被外族入侵者彻底灭亡,造成了古希腊的文明中断。与此同时的中东,赫梯帝国灭亡;古巴比伦第三王朝灭亡;埃及的二十王朝灭亡,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结束。此时的印度,被雅利安人侵略,伦为雅利安人的殖民地,开始了印度的种姓制度的阶级压迫。而中国的商朝,也正处于如图1.1时间轨迹所示的西南方向上,饱受内忧外患和饥荒的侵袭,虽然抵御住了外来侵略,但最终商朝被一个诸侯国西周给代替了。晚商的残忍和黑暗,如同南北朝时期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因为它们都处在了时间周期更替的不可避免的节点之上,这是时间循环的规律导致的必然。
图1.1是对中国六千年历史的最生动形象的一个总结,它展示了历史的重复律和时间的形状,如同一个盘旋的螺旋楼梯,曲折波动地前进。西方的历史与东方是同步的。时间的螺旋形状,跟DNA的螺旋类似,反映了宇宙信息的最基本的构成形式。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相互缠绕的一种信息存在,属于十一维度宇宙的一个投影。时间的奥秘如同一道天阶,它可以带我们一直走向宇宙的高处。
摘自《时间螺旋》
2020-08-22 15:20
相关热门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