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2
文化生活 生命探索

哲学三问

意识的形成开始于对“我”的认识。这自然的引出了著名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刻需要思考这三个问题。当然,思考不会马上得到终极结论,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变大。

“我”的范畴是一个很大的变量。 中国人学习英文,第一句肯定说我是谁;老外学中文,也是一样。中国人说:“我是迈克”,英语课堂上他得到了一个新的英文名字。老外说:“我是张三”,在中文课堂上他得到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名字就定义了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包括了一个信息集。“我”其实是定义了我们认知所覆盖的自身范畴。

在自然人的眼中看来,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不是桌子,桌子不是我。物质眼睛自然用的是分立法来理解世界,因为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物质光影表现出来各个物体都是分离的,物理似乎是由可以不断拆分的粒子构成。在物质世界观中,我不是你。这是因为光影的信息观测局限了我们的认知。光影之外的无穷信息关联是眼睛没法看到的。因为关联信息的知识缺失,让我们忘记了宇宙是全息一体的。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最高级的问“我”的问答,发生在3500年前摩西在西奈山放羊的时候。一团火忽然出现在灌木从中,但灌木却没被点燃。根据圣经的记载,显然这不是一团地上的普通的火,而是高能物理的光的现象。火中有声音跟摩西对话,显然说话者是高维的智慧,是神。于是,摩西问神说,“你是谁?”这是任何两个人第一次见面都要问的第一个问题。

那么神是怎么回答我是谁呢?他说,我是“我是”。用希伯来文说,就是我是יהוה(YHVH)。我们可以查图17.6的希伯来字母数字表:原来神自称为10-5-6-5,这就是以色列神的名字耶和华。10是以色列的神,也是毕达哥拉斯的神,也是中国人的天干,是时空,也是希伯来文最小的字母。6是太极中的老阴,是水之大成者,是生命的根基。

10-5-6-5框造了时空和生命的一切。所以在希伯来语言含义中,意思是“我是”,即我是自然,自是永是,也就是自在。所以对于在荆棘之火中回答的神来说,他的“我”就是一切。这是“我”的概念能达到的最广阔的范畴,就是全宇宙。

这是终极的“自我”概念。在这个自我范畴里,我是一切,一切是我,万物关联,宇宙全息;全息的宇宙都是我的意识的一部分。回看哲学三问中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到哪里去?如果我们到达了这种全备的“我”的境界,我们就到达旅行的终点了。有人要说,我们不是神啊,但圣经上说我们可以与神合一;道家说,我们要达到天人合一;吠陀说,我们要达到梵我合一。宇宙是全息的,在宇宙信息系统里,信息是无上限的,所有信息都是联通的。我们的生命旅程就是联通所有信息的漫长旅程,直到永恒和无穷。

这个旅行过程就是自我的生命成长。我们从哪里来?从宇宙全息信息里来,是信息的局域重组而来的,也就是小我。小我是大我的一部分,终究将回归大我。既然宇宙是全息的,造物主是无处不在的,为什么还需要小我的存在?小我是经历和体验,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宇宙有亿万万数不清的世界和体验,无穷的大我在有限的小我中体验。个性成为了小我的标志。我们说每个人不一样,性格不一样,经历不一样,这些都是数据体验产生的个性结果,而个性是标签,是可以被留存的。个性是差异化的,神性则是相似的。

大我的信息碎片化形成了小我,这就是我从哪里来的答案。因为我们是小我,所以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局域的、片面的。虽然我们与整个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全息信息交换,但我们目前掌控不了这种信息交换,所以形成了片面的分离。作为片面的、局域的、甚至是分离的信息子集,我们是宇宙信息之洋中的一条信息小鱼,一艘信息小潜艇。这就是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说的“我”的意识。我们暂时逃离不了地表引力场的限制,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地球表面的狭小空间和短暂时间里游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子集,这个子集的“我”之范畴的大小在于我们意识圈定的信息范畴的大小。这也就决定了人的层次和高度。于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我”产生了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三观决定了“我”的信息属性和信息范畴。越是局限的信息就越有封闭性,越封闭的系统就越局限,范畴越小。因为物质是一种封闭系统,所以过于看重物质就会束缚限制“我”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所有圣贤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看轻物质得失,注重精神成长和升华。

从中国、欧美、犹太人三种文化中的“我”的发音,可以看出三种文化中对自我的定位,也就看出其文化的侧重点。五元音中a代表物质世界,是显性的宇宙,u代表虚无和虚空,是隐形的宇宙,是精神,两者结合au就变成了元音o,代表全备的宇宙。英文中我发音是ai,可知强调的是物质宇宙中的我,所以西方文化特别看重物质。中文中我发音是uo,即我为从虚空到全备的宇宙,所以东方文化更看重精神和整体统一。犹太人我是由io发音的,即从神性到全备为我,所以犹太人的文化中神学是最重要的,他们也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宗教发展史。

近代科学对于我的定义和科学研究始于弗洛伊德,他用科学方法确认了意识只是“我”的一小部分。意识之下是我们不了解的庞大的潜意识信息系统。弗洛伊德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分析,将“我”分为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根据弗洛伊德的定义,本我来自于物质身体的生理感觉,是动物性的本能;自我是由意识支配的部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是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判断。顾名思义,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是人的灵魂成长升华的方向。

在中国的道家的说法中,魂为魂魄,其中魂为阳,会升天,魄为阴,会入地。魂魄的结合是内在信息的结合交汇,形成了天人地中人的本质。所以,根据道家思想,灵魂其实是有三部分组成,神魂魄三体。道家描述的神等同于西方宗教和哲学中的灵,所以神魂魄三部分也就是灵魂魄三部分,分别对应于弗洛伊德定义中的超我、自我和本我。

本我是物质对人的直接刺激造成的反应处理信息系统,比如饥渴冷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带来的快感或刺激,以及其应激反应及处理方法。所以,本文是动物性的,显然是处于较低的信息层级,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地球人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本我限制了人,甚至操控了人,让人完全按照本我的需求来行事,那么贪婪、纵欲、自私、战争都会接踵而来,人就可以变得跟禽兽差不多。显然这是负面的,人类文化中也必然是排斥和谴责这种行为的。不过,这种本我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却大量泛滥,如今依然在地球上大量存在和表现出来到社会的层面。

本我占据主导性表现出来的“我”是假我,他很有迷惑性,过多的假我意识对生命的成长是毁灭性的。所以生命成长需要找到自我, 走向真我,最终融入超我。自我在负能量区和正能量区的边界处徘徊。文学中,在写人的故事中常常有声有色的描绘傲慢和偏见。傲慢与偏见本质都在构筑自我信息系统的封闭性。在图17.5的霍金斯中,骄傲的能量等级在175,处于正负能量边界的下面一层。只要打破自我系统的封闭性,骄傲就变为信心(能量等级200),信心的进一步加强就是信任(能量等级250)。偏见就转为敞开、包容和真诚(能量等级310)。这个时候自我进入了正能量区,我们就成为了真正的自我,也就是真我,可以掌握生命的未来成长轨迹。

宽恕、理智(能量等级400)、爱(能量等级500)、喜悦、平静(能量等级600)、开悟(能量等级700),沿着霍金斯能量等级往上走,我们发现能量频率提升很快。宇宙振动都是一种指数上升的系统,跟音乐一样,所以越往上走,数字上升越快。如果我们再温习一眼图17.6,就会发现希伯来人子母表所定义的数字是很深层次的宇宙奥秘和尺规。当精神能量等级达到1000的时候,生命就跳到一个全新的层级,神的“我”的世界层面了。

沿着霍金斯能量能级往上走,我们似乎不像是在看精神病研究或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分析,而是在听古往今来圣贤书类似的教导,或者听宗教的传道,或者在象牙塔里攻读神学。为什么所有圣贤书的结论都这么相似?只是因为宇宙结果的信息本质就是这样的规律。只要是达到真知和智慧的人,不管古今不论中文,不管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不管是天使还是神仙,都逃不脱宇宙本质的结构和奥秘。如果希望生命能持续增长,只能在宇宙中往上走,则必须修炼和提升精神层次。

我们回避不了宇宙的方向性,所以“我往哪里去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往上走。细心者可以发现,所有高山上的道观或寺庙,等山朝圣都是从南天门进入。中国的建筑都是要坐北朝南,因为北为高处、南为地处。这是宇宙信息结构注定的不可更改的方向,所以宗教圣地都非常喜欢建造在高山上,甚至是万山之祖昆仑,并且朝向必然坐落在北方,且崇尚北方。我们生命成长的目的地是往东走、往北走,最终我们的目的地是到宇宙的高处,最终是回归到合一,鸟瞰整个宇宙。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命周期只是起步。宇宙的创生来自于信息本源,从水到火到气到土,形成了大地。沉睡的意识从土中苏醒,从植物的低级生命开始向上生长,进化为动物,进化为人,再进化为神,最终回归本源。人的生命不是终止,而是在循环和进化。就像图2.1的阶梯,看似湮灭从头再来,其是却不是从头再来,因为每个循环造成了高度的提升。生命就是螺旋盘绕的周期,不仅基因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我们在不断上升,走向宇宙的高处。

哲学三问全是关于“我”的问题,所以只要理解我,就解决了哲学的终极困惑。我是一个全宇宙的广阔概念,宇宙是全息的,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当然,真正达到我的这个层次是需要生命成长和旅行的过程。我(self)也就是自性,不完全是自我。自我是局域性或划分了范畴的概念,而自性是我的本征实在。自性得到完全的成长和回归,就成为了自然和自在。

但自我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迷惑和被欺骗,造成了局部性的倒退,生命旅程会往下走,出现历史的退步。这就是南辕北辙的故事。在一个不完全的系统里,在孤立的系统中,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倒退的道路,分离的自我,就成了撒旦(satan)。所以撒旦其实在人心里。

人的心映射到社会,就构成了社会的实际。所以社会是所有人的意识的集合现象,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意识和善恶的意识在社会里交汇,也会产生冲突和斗争。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走向生命,还是走向倒退甚至毁灭,是所有人的意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每个个体的我而言,如何让生命成长,向上升华而不是向下沉沦,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经历和实践。如果我们需要练就一身肌肉,最快的途径是去健身房做特定的重复负重动作,让特定的肌肉得到锻炼和成长变强壮,同时提供给身体充足健康的养分。躺在家里好吃懒做是不可能练成健美的身材的。灵魂的成长也是一样的道理,也需要用精神的营养和精神的锻炼。重复做对精神有益的事情,生命就能成长,因为生命就是一个循环开放的信息系统。

我简要的梳理一下让生命有益成长的三种锻炼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行善和爱,这是最直接有效快速的方法。当人放弃物质利益而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代表他心里放弃了物质的下沉引力,是对自己心灵束缚的释放。同时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是正能量频率的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就好像在健身房撸铁是对肌肉的锻炼一样,爱的行动是对心灵的锻炼和强化。积年累月的善行和爱心就强化和升华了精神的生命层次。

第二种方法是修炼,比如道家的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就是将宇宙的正能量振动信息流纳入身体内,同时减少精力的耗散,就形成了正循环的能量积累。道家练气、佛家禅坐、印度瑜伽、灵修冥想都是这个原理。当然,修炼就是修养,不是非得去什么庙,入什么教,而是在生活中学会控制高频能量的汇聚和控制。这种控制可以在我们走的每一步,说的每一句话,想的每一个念头中得到锻炼。行禅就是在生活的每一步中去练习,并不是非得要打坐才能悟道。

第三种方法是寻求智慧,因为宇宙信息最终是智慧的信息。所罗门王求的就是智慧。当寻求智慧和真知到觉悟的时候,生命同样得到了升华。苏格拉底宁愿赴死也不逃离,就是因为他在智慧和美德上已经找到了完全的终点。在吠陀经中,以对宇宙数理真知找到归途的方法叫做数论瑜伽,当然,经上也说这条途径比较难,不适合于所有人。

不管是哪种修行方法,或是宗教中的各种寻找神的方法,本质上都是要让生命系统中开放地吸纳和加强生命信息,这生命信息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但我必须去索取才能得到并积累而升华。“寻求的必寻见”,就是这个道理。寻求是生命升华的必经之路。“敲门的必然开门”,因为生命的源头也是宇宙的源头,都是造物主之本源。

回到生命的本质,生命就是和谐振动,是有韵律的周期循环。如果要找到生命的终极答案,必须回归造物主的初心,也要用到生命本质的数字律。我们说过几次,数字22代表生命,不仅构成生命的氨基酸是22种,语言的字符是22种,生命元素也是22的数字。22=10+12,即天干数+地支数。图17.6中的希伯来字母表就是这么划分为两大组的,进而,10数再细分为3+7,所以希伯来的22个字母就分成了三组:3个父母元素, 7个双性质代表七星,12个单性质数代表十二星座(地支)。22个元素联合在一起演奏出了生命的华章。

618是生命的基础,它是音乐纯音程共振,是洛书的根基,是黄金分割率。1+8+1=10氢氧反应产生了水元素,10是天干之数。6+8+6=22碳氧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是生命有机体的食物,22是生命之数。但还有一个数字组合也透露了时空的奥秘,9+8+5=22。空间为9,9通1,即汉字一、字母E;8为无穷,即循环为太极,成生命,是字母O;时间及宇宙的中央源头在5,是字母I。985也就是E-O-I的内在数律,合而为22。而E-O-I这个名字,也就是耶和华的发音,生命的创造者。所以生命是谁?是整个宇宙。生命来自哪里?来自造物主。生命去向哪里?回归到E-O-I,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就是哲学三问的终极答案。
2021-06-15 10:22
相关热门
关于作者
作者
签名
热门博客
博客 (1)
博客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