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al longjpg
时间历史

东西方历史的同步

5.1 东西文明共进退

在本书第一篇中,我们讲述了中国上下六千年的历史,分成了四个周期的循环,每个循环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如果把历史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我们同样发现时间周期的有效性和相似性,并且全世界范围内人类兴衰的趋势是惊人的同步。图5.1把世界商六个最重要地文明中心地区于与四个时间周期进行横行和纵向的双向对比,可以鸟瞰世界史和惊人的周期性和同步性。每一个周期的开始,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文明大复兴,而每一个周期的结尾,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破坏、战争和文明衰落。  

图5.1 东西文明时间周期对比

在第四周期开始前,人类根据周期律同样遭遇了一次大混乱时期和大规模战争屠杀,其混乱之深让很多部落和文明绝迹,所以六千之前到九千年前的那一会的文化和历史流传下来的很少,即使留下来的传说后人也分不清时代和出处了,更无法跟考古发掘的残骸匹配,因为当时没有文字。所以第四周期的复兴成为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人类文明可考文字的开始。第四周期和第三周期属于第二会,它们之间的过渡同样有一个黑暗混乱期,但其严重程度小于两会之间的大转折,所以并没有发生断代,而是传承延续。

6000年前到3600年前属于斯芬达阿蜜天运周期,在这个周期里产生了我们所知道的四个古文明复兴的列祖,分别印巴河流域的宗教始祖婆罗门,美洲的复兴领袖海华沙,黄河流域的文明始祖黄帝,和中东的世界宗教之父亚伯拉罕。

第四及第三周期的复兴对当今世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婆罗门、海华沙、黄帝和亚伯拉罕的信仰的起源点是一样的,都是相信至高且唯一的一个精神秩序,语言不同分别称为梵天、天道、大神灵和耶和华,都是指一个造物主指定秩序的一神论信仰,但随着历史和人物的干涉演变慢慢就演化为四种不同风格的主流文化。南亚因为人种民族最复杂,所以印度人做加法而复杂化,变成了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民族和宗教文化;中国因为地域隔绝和国家统一,做减法而务实化,变成了敬神远鬼简单化的天道信仰;美洲印第安人则是善于保存而不变,依然是最原初的神灵信仰;中东人则擅长教条化,因而演变成了最执着的宗教派系。这四种文化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四个大体系。

斯芬达·阿蜜天运开始于6000年前,这时候古埃及、苏美尔和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都开始兴起,而印度也是此时开始出现了精神领袖婆罗门,他带入婆罗门的梵的信仰,最那个时代最高的信仰,相信宇宙由唯一的至高者主宰,人的最高追求就是梵,梵我合一,最终灵魂升天。婆罗门对周边世界的影响很深,隋唐以前在中国,婆罗门教是很流行的,后来被佛教兴起而替代,但它的不少教义都融入到佛教思想里去了。婆罗门的信仰与当时中国的玄鸟文化即太阳信仰有相通之处。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角落里,美洲的印第安文明也在大复兴,上古英雄海华沙的兴起,把印第安人从黑暗战乱的后遗症里拯救出来,重新组成社会文明,并在美洲取得了和平及对大神灵的统一的信仰。

到了4600余年前转入第三周期时世界迎来一个新的复兴高峰期。中国的黄帝文化形成,同样信仰至高而唯一的天道,作为人类行为的指导准则和目标,黄帝泰山封禅确立了中国文化统一的天道信仰的核心,城邦兴起,龙山文化扩张。同样,古印度也发展到了城邦阶段,哈拉帕文化扩张;摩亨佐·达罗那个时代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城市里每户都有淋浴设施(与婆罗门教义的洁净要求有关),如同石峁古城是中国华夏时代最大的城市一样。更引人注目的是,古埃及进入古王国时期,绝大部分金字塔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同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进入城邦时代,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也进入城邦时代。

到了4000年前,中东的亚伯拉罕兴起,世界复兴又掀起一个小高潮,亚伯拉罕成为世界的宗教之父,被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同时公认为先祖。这个时候,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进入王朝形态。中国出现了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则进入古巴比伦王国时代。

至此为止的三个复兴阶段属于一个完整系列的大复兴。从6000年前到3600年前,一共2400年属于一个天运,斯芬达·阿蜜时期,所以从婆罗门、海华沙、黄帝到亚伯拉罕是一个系列的复兴,为一个人类复兴宗旨服务,他们之间有很多共性,都以顺天应人为核心思想。关于这个周期的历史很古老,因为中国和埃及的文字记载比较多,又经过两千多年前中国孔子和犹太人以斯拉的早期整理,所以中国和犹太的文字记载成书较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文字记载,但印度的历史文字记载就要差很多,而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字记载更差,大多只留在口头相传。《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最长最古老的史诗,记录了印度最古老的历史经历,描述了正义力量与邪恶力量两族的争战,留存了印度“集体无意识”上古兴衰的记忆,其背景就是斯芬达·阿蜜时期印巴的社会兴衰,特别是包括了哈拉帕文明的消亡过程。在印第安人口口相传的海华沙的记忆,也是斯芬达·阿蜜时期印第安人从衰亡混乱中重建社会文明和和平信仰的记忆。这四个民族复兴的关键人物的生平在《奥斯谱》有详细的描述,其描述与这四个民族留下来的文献和口传历史文艺都可以遥相呼应,向世人展示了那个周期全人类复兴的过程。

到了3600年前,一个新时期开始,人类迎来了一次再强化的复兴。这次复兴比较特别,因为第三周期还没结束,但天运主神却更替了,因为斯芬达·阿蜜时期只有2400年,早离开了600年,而接替来的利卡时期则早来了600年,于是3600年前多了一次特别的提前复兴,到了3000年前第二周期开始的时候,又有一次复兴。这里时间周期与天运周期的一点小交错是比较特别的,就像历法中的闰月现象。这个特例的根源在于每3600年循环回归一次的X行星,也就是苏美人记载的尼比鲁星球的到来。

3600年前的时代转变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新的主神天运带来的全球文明复兴,以成汤、摩西和罗摩为代表,分别为各自的民族带入重大的政治文化转折点,其代表人物在民族历史中的地位都非常高。也是这个时候,埃及兴起新王国时代,鼎鼎大名的十八王朝开始;希腊开始进入迈锡尼文明,而美洲也出现了跟殷商很像的奥尔梅克文明。这次文明领袖的崛起是世界性的,同时性的。中国的成汤的崛起上一章我们已经看过了,他是中国作为国家名称开始使用的起点。而摩西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都如雷贯耳,因为他缔造了以色列民族和国家,给予了以色列存在的地位,被犹太人、基督徒、阿拉伯人都奉为顶梁柱式的先知。摩西的年代的法老是雅赫摩斯一世,他是十七王朝最后一位法老的弟弟,建立了十八王朝初建之时,这个法老的名字含有“摩西的兄弟”的意思。

罗摩的名声在印度以外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但罗摩的地位其实跟摩西是相当的,他的经历也跟摩西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王子,但都是被压迫民族的子民被国王当作亲儿子养的,都非常有智慧和教养,都为自己的人民谋福,获得了权利、信仰自由和生存空间,是历史转折性的关键领袖人物。《奥斯谱》里对着三个人在同一时代分别的生平事迹做了详细描述,其中罗摩的名字被称为开普亚。从罗摩的地位和经历,包括他身为王子,智慧过人,十几年的游历,为人民谋福,最终放弃王位的事迹来看,印度历史上非他莫属(释迦摩尼是后来的宗教领袖,出身于尼泊尔,与罗摩经历不一样)。罗摩的事迹被记载在《罗摩衍那》里,那是印度的第二史诗,历史地位非常重要;罗摩已经被神化为毗湿奴的化身,也就是印度的三神一体中的维持之神,可见他对印度复兴的历史地位有多重要。

历史绝非偶然,3600年前的新复兴可以全世界横向比较。中国的商朝,埃及的十八王朝,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都是非常兴盛的王国时期。希腊的迈锡尼文明和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也是各自的文明历史之标杆的时代。摩西和罗摩对以色列和印度的地位更是重要,都是拯救者的身份,带来一个时代,分别被尊为神的代言人和神的化身的重要地位。这个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让人类觉醒了神权、信仰、人身自由、民族或国家意识。

随着第三周期末尾的到来,又一次战争与黑暗混乱时期来了,而这一次的历史距今相对较近,所以历史留下了比较明确的记忆。3300年前到3000年前之间,中国殷商迁都到殷,并开始了穷兵黩武及后来衰落暴政的时期;埃及出现了王朝更替,最终演化为混乱;希腊的迈锡尼文明开始衰落,外族开始入侵,最终被多利安人覆灭而造成了文明中断;奥尔梅克文明也慢慢衰落最后中断转移;在两河流域,亚述被赫梯人覆灭,以色列人也卷入战争当中,并背弃了神;在地中海,海上民族的强大“海盗”不停的攻击埃及和地中海沿岸,把赫梯人也大大削弱并最终覆灭;而雅利安人则不断的入侵到印度,最终统治了印度,并设立种姓制度的阶级统治。全球的文明无一列外遭到破坏或毁灭,这又是一佐证了全球历史的同时性和周期性。黑暗混乱时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时间周期和天运所决定,而其变现出来的形式会影响气候,及人类的社会精神情绪,相辅相成。在这次的周期末黑暗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寒冷期是造成了历史更替的杠杆,民族因而迁徙或倾向战争。

到了3000年前,第二周期开始,世界有了新的复苏。中国的复苏最显著,因为务农保守的周人根据长久积累的知识,重构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体系,奠定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基础,周公与姜太公的治国安定了天下,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容纳性的中央管理制度。印度在雅利安人的统治下,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雅利安人原本就是有信仰的种族,与婆罗门的信仰是有渊源的,所以雅利安人与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形成了一种以婆罗门为中心的融合的吠陀文化,在后期的吠陀文化中,雅利安的影响增多。

在中东,新的势力在崛起,含的后裔衰落了,而闪的后裔兴起,犹太人和迦勒底人成为新月沃地的新霸主。大卫王建立了以色列国,在所罗门时盛极一时;犹太人的兴起对后世的经济和宗教影响非常深远。犹太人的远亲迦勒底人随后兴起,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也就是《圣经》上提到的第一个帝国,巴比伦帝国,在后来的历史中他将攻破耶路撒冷,把犹太人俘虏到了巴比伦,这将是以色列的第一段亡国史。

到了2600年前,在第二周期的开始后400年,周期时段到了一个文化大复兴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在第三章讲到过,这是一个阶段规律,中国进入春秋诸子百家争鸣,涌现了大批思想家,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形成了中国的道家和儒家文化。但这次思想大复兴绝对不是中国的偶然现象,而是全世界性的思想大爆发。在这个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大爆发,成为当今西方社会法律体制和科学技术文明的源头和基石。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也在公元前六世纪先后涌现,创造了古希腊哲学的各个学派,如同中国的百家争鸣一样,成为西方哲学文化的起源。同一时间,印度的列国时代也掀起思想大爆发,就是沙门思潮,跟中国春秋时期非常类似,其中产生的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其中释迦牟尼是最有影响力的代表。在埃及此时正处于萨伊斯复兴的第二十六王朝,是古埃及传统的最后一次复兴,这个时候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来到埃及探寻亚特兰蒂斯的历史,后来经由柏拉图留下了少量关于上古希腊和亚特兰蒂斯的回忆。在以色列,先知但以理在被掳之地兴起,预告了人类和以色列的未来。

思想大爆发之后,全世界进入帝国争霸的时代。在东方,战国争雄最后产生了秦汉的强大帝国时代;在西方,从波斯帝国,到希腊化帝国,最终进入罗马帝国的长久统治。以色列民族在帝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波斯王的允许下,以斯拉带领部分以色列人回归耶路撒冷重修圣殿,并根据口传的经文,及埃及藏书馆中的历史记录,整理编辑了《圣经》,这就是《旧约》的诞生。在帝国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耶稣的到来,上帝之子来体验人生和教化万民,他的到来成为了公元纪年的分界线,也是西方文化信仰的基石。在犹太人弃绝耶稣之后,叛乱的以色列再次被罗马帝国灭亡,以色列人踏上了一千八百年的亡国流浪生涯。

随着第二周期末尾的临近,人类历史再一次卷入黑暗战乱时期,这次黑暗时期同样是全球性的。在中国,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前后三百年的连续战乱,人口急剧下降,赤地千里。在西方,罗马帝国也不断地遭遇野蛮人地入侵,最终西罗马帝国灭亡,残酷地罗马帝国自身也遭遇了残酷地结局。黑暗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腐败、战争和屠杀。

到了1400年前,第一周期开始,世界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周期,全面的复兴开始了。在中国,大唐开疆扩土,缔造了中国的一个盛世王朝;在西方,默罕默德的信仰凝聚了阿拉伯人,并让以斯拉信仰大规模发展传播,形成了与西欧基督教的抗衡的局势。三个古文明都陆续沦陷到伊斯兰世界中,从两河流域所在的阿拉伯半岛,到埃及所在的北非,再到印度。在未来的1453年,东罗马帝国也将被伊斯兰化的奥斯曼帝国所攻陷。在第一周期中,西方的历史就是伊斯兰和基督教文化竞争的历史,东方的历史则是佛教和儒道竞争的历史。关于第一周期的竞争演化我们将到第七章再详细阐述。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六千年的人类历史是周期反复的历史,也是东西方文明同进退的历史。时间的周期与天运作用在东西半球是同时的,历史并没有把东西方割裂。相反的,东西方的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相互作用和血脉相连的。处理时间周期之不可分割的天时关联之外,东西方文明在地缘的关联上也是密不可分的的。

 
图5.2 东西文明交汇发展的地缘关系

在东方和西方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三角地带,如图5.2所示,阿尔泰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图兰平原形成三个支点,着三个支点之间的地区就是亚洲与欧洲的中间地带,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摇篮。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和图兰语系在这个三角地带交汇,所以三者之间存在关联相似之处,而这三大语系撑起了世界语言中的半个天下。在阿尔泰山脉的支点上,阿尔泰语系分化出西支突厥语族、中支蒙古语族和东支通古斯语族,他们代表了亚洲语言的半壁江山。同样,在图兰平原这个支点上,分化出印欧语系和闪语系,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大半天下。乌拉尔山脉作为欧亚的分界线,形成了影响北欧北亚的乌拉尔语系。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商队和游牧民族在这个三角地带之间频繁交流和迁徙,形成了东西两个世界语言和文化的深度关联。这三个地缘支点围成了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地缘铁三角,是东西文明的纽带。

比铁三角历史更久远的还有一根纽带,那就是以兴都库什山-昆仑山为中心点,东到青藏高原至叶尼塞河,西到高加索山脉的纽带。这是最远古的人类沿山脉迁徙的痕迹,是人类最古老语言的源头和纽带,在图5.2中用蓝色标出的这三个地标,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得内-高加索超级语系间的关联得以体现出来。叶尼塞语系、汉藏语系和高加索语系的远亲关系,埋藏在远古人类的迁徙脚步中,他们发源于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山麓里,把语言传播到了东方和西方。这正是为什么中国古人相信自己是从昆仑山发源的。从基因上也能看到这个迁徙纽带的证据,特别是Q基因(图4.3)的追溯可以很好的反映这个关系。类似的,D基因和C基因的朔源都可以找到基因分化的源头在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的兴都库什山-昆仑山山麓里。得内-高加索超级语系来源于最古老的人类语言,而其中的汉藏语系同时完好的保留了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中国语言文字是一个研究上古历史的宝库。

图兰平原是西方文明的大熔炉,混炼出了印欧语系和闪米特语系两支重要的西方语言支柱。在图5.2中可以看到,两河流域的平原文明与图兰平原是遥相呼应的,他们之间紧密的城市文化交流深深的影响着周边地区。印欧语系和闪米特语系的人群自古以来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就是邻居,但他们在社会形态上从来没有真正的融合。印欧语系是城市文化,而闪米特语系是农村文化。印欧语系的人群是狂热的城邦文明的缔造者,他们的主导力来自先雅利安人种,擅长建筑城市、制造商品、经商贸易,及武器制造,他们的代表有上古希腊人、苏美尔人、吐火罗人和古波斯人。相对而言,闪族人是边缘化人群,他们在荒野和沙漠过着放牧的生活,不融入城邦,但他们却是信仰上的巨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族人的后裔。两河流域和图兰平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围绕这这两个地缘支点,西方上演了文明发展的万年精彩大戏。图兰平原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交流的枢纽节点,它也是上古东西贸易之路的商业枢纽中心,对东西方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和磨灭的历史作用。

摘自《时间螺旋》
2020-07-12 10:21
相关热门
关于作者
作者
签名
热门博客
博客 (1)
博客分类